俄“能源补贴政治”时代悄然结束
燃机、储能、光伏、风电等技术和产品都比较成熟,他指出,现在需要解决突破的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型、规范的分布式能源商业化运营模式,尤其是多能互补与智慧能源方面,大家都刚刚起步,都在面对相同的问题。
蓝海市场出于环境问题等因素考量,国家层面对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越来越重视。据估算,全国有超过4000万个独立屋顶。
在城市,屋顶产权可能会成为制约家庭光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光伏,不仅节能环保,而且收益可观,被形象地描述为屋顶银行。不过,由于扶持力度不同,家庭光伏在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英利集团公关总监甄真说。早在2013年前后,英利就已着手开发家庭光伏市场。
不过,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家庭光伏还是一个新事物。如果按照每户平均安装5千瓦计算,占地约40~50平方米,前期投资约4万元,年均发电约6000度。在试点阶段,我们探索了四种形式,分别是户用系统、集中式电站、村级电站以及光伏大棚。
如果让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做,第一存在利益分配问题,第二确实有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我们要求村集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商讨发电收益分配问题。比如,可以把一个县的村级扶贫电站打包发布到网上,让社会来认捐,就像当年认捐爱心学校一样。集中式电站一般由企业和政府合资建设,很大部分收益归了企业,贫困户受益比例比较低。
主要的考虑是贷款后发电收益首先要用来还贷,扶贫效果会打折扣。为什么说山西的模式好,因为它从上到下省长一直在抓。
试点的总体情况还不错,一方面老百姓能够把贫困地区的光照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形式利用起来,清洁环保、收益稳定;另一方面地方又能够发展新能源,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在村里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奖励先进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钱分了。我们常说扶贫要扶志,这个志既是志向的志,也是智力的智,更重要的还是心智,让他们把村里的事变成自己的事。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以村级电站为主推方式,为顺利完成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我们计划今年把全国村级电站的指标一次性下达完毕。
对于户用系统,很多贫困户的屋顶比较简陋、承重不够,存在安全问题;另外,户用系统比较分散,维护比较困难。但现在我们主推村级电站,又考虑提高贫困户的收益比例,我们就开始主张尽量用财政资金、用社会捐赠资金来建设光伏电站。目前,光伏补贴的缺口比较大,到2017年年底大概有800多亿元的缺口。集中式电站适宜在土地资源宽裕的地区建设,但上述地区往往存在电网网架薄弱、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
目前,并网发电的大概是214万千瓦,在建的有309万千瓦。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的部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光伏扶贫指导文件,并在去年10月下达了第一批共516万千瓦的光伏扶贫指标。
村级电站规模一般在200~300千瓦之间,占地不到10亩,投资200多万元,县里把涉农资金、东西协作资金和定点帮扶资金整合起来,就有可能把它建起来。村集体有了收入,就能增强村委会、党支部在贫困群众中的威信。
另外,财政部将为村级电站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把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位。我相信全国很快会掀起建设村级电站的热潮。记者:光伏扶贫搞了两三年,是否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许健民:安徽和山西两省做得不错,他们领先了一步,我们的很多想法或经验都是从这两个省先行先试中获取的。在实践中,我们对不同建设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权衡比较。在主推村级电站过程中,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许健民:由于村级电站的投资不是特别大,我们鼓励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东西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和社会捐赠方式来建电站,尽量少用贷款。我们只能说给扶贫一定窗口期。
国家电网公司把光伏扶贫电站做成了安心工程、放心工程,跟精准扶贫完美地结合起来。另外,山西虽然也找了一些企业来建集中式电站,但找的都是国有企业。
对分配过程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既能让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正,也能调动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积极性。记者:为什么要主推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许健民:第一,村级电站占地小,投资少。
湖北宜昌长阳县国家电网光伏扶贫电站合子坳村村级光伏电站记者:光伏扶贫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筹措问题。财政部已初步承诺,光伏扶贫项目保证在第二年1月把上年的补贴资金发放到位,这已经比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获得补贴的时间缩短一年到一年半了。
我们现在就转换一种方式,尽量用财政资金,实在不行,就在县里成立国有投资公司,以此为建设主体,除了资本金再贷一部分款,可以动员国有大型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开行、农发行介入,这件事统一起来就比较好办了。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收益分配上截至6月4日,自首次并网到全面投产的试运行期间,该项目已累计发电约49万千瓦时,并实现外送上网。此次厂区光伏项目的全面投产,将为风电项目的持续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届时,该厂区光伏电站每年将为嘉兴地区增加绿色电能2813万千瓦时,成为嘉兴地区最大的提供可再生能源的燃煤电厂,直接支持杭嘉湖地区减排降霾。该工程于今年2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累计安装支架2236组、打桩6768根。
嘉兴发电厂厂区光伏项目位于该厂区内,建设容量为30兆瓦。5月31日,随着浙能嘉兴发电厂光伏16号机组的并网,嘉兴市最大的电厂厂区光伏项目嘉兴发电厂厂区3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全面投产,正式进入生产发电阶段。
据统计,嘉兴发电厂厂区30兆瓦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后,在未来25年总发电量将达到70346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约2813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为937.80小时;预计可减少约229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当地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创建宜居环境都有重要意义。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利用厂区灰库、四期场地、绿化带等闲置空地铺设光伏板,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为627亩,铺设280瓦或285瓦单晶硅电池组件约10.5万块。
这也是该公司自2016年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在清洁电能建设方面的又一力作,标志着嘉兴发电厂煤风光发电迈向新高度,打造清洁智慧电厂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率先提出煤风光发电的概念,积极实现燃煤电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嘉兴发电厂作为全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诞生地,在浙能集团、浙能电力股份公司的领导下,一直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据统计,嘉兴发电厂厂区30兆瓦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后,在未来25年总发电量将达到70346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约2813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为937.80小时;预计可减少约229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当地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创建宜居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于今年2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累计安装支架2236组、打桩6768根。嘉兴发电厂厂区光伏项目位于该厂区内,建设容量为30兆瓦。
此次厂区光伏项目的全面投产,将为风电项目的持续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嘉兴发电厂作为全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诞生地,在浙能集团、浙能电力股份公司的领导下,一直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
截至6月4日,自首次并网到全面投产的试运行期间,该项目已累计发电约49万千瓦时,并实现外送上网。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利用厂区灰库、四期场地、绿化带等闲置空地铺设光伏板,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为627亩,铺设280瓦或285瓦单晶硅电池组件约10.5万块。